3月19日,人民网发布文章《山东青岛:社区来了大学生,“00后”志愿者为社区治理带来“青春动能”》,聚焦生物工程学院“百万大学生进社区”工作,引发广泛关注。

原文如下:
社区残疾人需要生活帮扶、心理疏导,青岛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的“小浪花”青年志愿者上门来服务;社区有垃圾分类宣传、生态环境保护讲座的需要,青岛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的“荧光海”宣讲团志愿者前来作专题宣讲;周末和节假日,孩子没地方去,青岛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的“山海情”志愿者在社区开设传统文化课堂。
2023年,生物工程学院加入市北区洛阳街道“邻里守望”志愿服务联盟,200余名专业教师和大学生变身“社区合伙人”,与社区干部、网格员一起走访入户,征集居民需求,结合专业知识,开展针对性志愿服务。
“李爷爷,您的拐杖我帮您修好了,现在走路稳稳当当的。”“奶奶,我专门学了中医护理,我给您按摩按摩,您试试我的手法怎么样?”“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四色垃圾分类法,回家教给爸爸妈妈,一起做垃圾分类的好孩子。”在2025年3月5日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生物工程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像一群“蓬勃涌动的小浪花”一样,来到社区残疾人、独居孤寡老人家里,为老人们打扫卫生、按摩调理;走进社区活动室,为孩子们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走进小区一起做“绿色家园”的守护者。
2023年6月,生物工程学院与市北区洛阳路街道“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结对共建活动正式启动,生物工程学院组织全院大学生成立“小浪花”青年志愿服务队;招录具有环境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工程、海洋科学、传媒等专业背景的大学生,组织成立“荧光海”志愿宣讲团;组织9名专业教师、90余名大学生成立“山海情”支教调研团,通过社区搭建舞台、学院提供实践平台、大学生发挥专业特长,双方围绕社区治理、生活服务、文体活动、专业知识宣传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2023年至今,生物工程学院已连续与青岛市10个社区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工作及志愿服务300余次,参与学生达到1000余人。
“我们不断整合学院优势资源和专业力量,与周边街道社区达成合作,重点聚焦‘社区服务类、资助帮扶类、自治参与类、公益拓展类’四大领域,打造特色化、项目化、专业化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品牌,让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必修课,更为社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贡献了持续的‘青春动能’。”青岛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周宪锋说。(秦洪庆 刘金岭 车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