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日本在承担二战战争罪责和有关历史问题上,百般狡辩。日本政府和政客纷纷抛出“中国利用历史问题作为武器,贬低日本这些年对世界和平的贡献”,“不应将日德进行单纯比较”,“德国没有经历两次原子弹轰炸”,“日本也是战争受害国”等等言论,为日本在二战中不光彩的历史开脱或涂脂抹粉。那么,日本究竟哪些地方没有正视历史?
首先,需要清算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对外扩张和侵略的国家政策和思想。日本最需要正视历史的就是其战争观。对于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缺乏反省,“昭和战争可能不义,但明治战争值得称颂”,“殖民统治和侵略的国家不只有日本”, “不能用现在的价值观来看过去”。其次,对侵略战争不断美化。“战争与殖民统治也有好的一面”,“大东亚战争为亚洲独立发挥了作用”,“日本虽然举战但无领土野心”。另外,对侵略战争开脱。如果说是侵略战争,“战死的人岂非犬死”,“日本与英美迫不得已作战”,“战前和战中之事与战后出生者无关”等等。连战争是不是侵略都不承认,何谈正视历史,反省历史,在这样的认识下,道歉一千次也没有用。
从这些荒谬的观点可以看出,日本整个国家对历史是不能正视的。日本有一种不服气的心态,比如欧美国家对东亚也发动过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为什么偏偏要揪着我不放?这是一种历史不认错的态度,不反省自己,反倒质疑其他国家的谴责。从根上说,是对历史罪责不认账。
其次,承认日本在二战中的侵略战争罪责,并向受害国表示反省和道歉。今天承认战争罪责,不是抓几个战争罪犯或者要求战争赔偿,而是要搞清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究竟给亚洲人民带来哪些痛苦和伤害。
日本对于战争罪责始终是暧昧的。日本投降日被称之为终战日,也就是战争打完了的日子。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德国称之为解放日,即被盟国从希特勒黑暗统治下解放出来的日子。简单的一个词,就足以折射出日本对于战争罪责的态度。尽管1995年“村山谈话”和2005年“小泉谈话”都表示对“殖民统治和侵略”要“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道歉”。但是,今天安倍内阁能不能继承上述两个谈话精神,却成为一个大大的问号。
最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南京大屠杀、慰安妇和参拜靖国神社等历史问题。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罪行中最残虐的暴行,是日军侵略性的象征。因此,日本右翼蓄意否定南京大屠杀,实际上就是想抹杀日本对外战争的侵略性。否定南京大屠杀日本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不存在大屠杀,只发生少量屠杀事件;二是屠杀并非日军而是中国军队所为;三是南京大屠杀的字数夸大。其实,日本只要看看拉贝日记、占领南京的第十六师团长中岛今朝吾中将日记,以及大量被核实过的历史照片,南京大屠杀存在铁证如山。至于屠杀人数,无论是十万、二十万、还是三十万、四十万,本质上都是一场大屠杀,是中日两国难以消解的心结,日本越是妄图抹杀,中国的伤痛越是难以弥合。
在慰安妇问题上,日本右翼辩称“没有强征慰安妇”,“与公娼一样”,是“合法的”,在是否强制的问题上大做文章,并以此要推翻承认慰安妇问题的“河野谈话”。日本抓住慰安妇中少数妇女是自愿的这一事实,无视慰安妇中绝大多数被强征,身心受到严重创伤的事实,只能让邻国对日本认识历史问题的态度产生严重怀疑。
在靖国神社的问题上,日本辩称靖国神社是国内问题,是宗教祭祀的地方,外国无权干涉。事实如此吗?靖国神社不仅是供奉十四个甲级战犯,而且供奉的是天皇军队及其在战争中对天皇军队有贡献的人。也就是说,如果日本平民在二战中死去,是不能进入靖国神社;如果是朝鲜、台湾等旧殖民地的战死者,不管其后代愿不愿意,都会被与日军一起供奉。由此可见,靖国神社供奉的是那些为日本侵略战争卖力而死的日本军人,日本政府首脑不断去参拜,让邻国怎么能接受?
“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70年后,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记者会议上的这番话掷地有声。以中国为首的亚洲二战受害国不断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并不是要日本难堪、丢面子,更不是用作武器来抹黑日本,而是让历史问题有个公正合理的说法,有一个了解,中日关系才能大步向前,进而实现东亚持久和平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