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大一、大二时就进入生命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跟随老师和研究生们学习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他们,虽然是本科生,却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多篇高影响因子的论文;
他们,在保持优秀的学习成绩之余,参加了多项比赛,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傲人成绩,为学校争光添彩;
他们是来自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科拓队,凝结着他们无数心血的挑战杯作品《基于二硫化钼电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的开发及应用》,突破重围,从三百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出,已经入围了省级决赛。
能够有今天的成绩,与他们的实验室早期锻炼是分不开的。科拓队的成员们早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就进入实验室,在老师和研究生们的指导下进行刻苦的学习和实验研究。到现在的一两年间,每天没课的时候都会准时报道,要么做实验,要么就看文献、整理资料。周末和暑假,更是舍弃了游玩的时间整日泡在实验室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方面,他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学到了更多书本里没有的知识,俨然成为了电化学和传感器方面的小专家;另一方面,还磨练了他们的坚韧的意志,在科研的道路上大步向前。于是科拓队小组是著名的论文和奖项高产小组:小组的负责人南富心同学在国际权威期刊如:Biosens. Bioelectron.、ACS Appl. Mater.Inter.等以二作、三作、四作发表四篇论文,影响因子均在4以上,其中一篇的影响因子更是高达6.451;小组的骨干成员王涵和马文青也在国际权威期刊如:物理化学(JPCC)、Manuscript等以二作发表高影响因子论文各一篇。另外,该小组的研究成果还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立项两项,首届山东省科技创新大赛省三等奖,两篇青岛市优秀论文,青岛科技大学新材料创新大赛特等奖等等。
人们可能看到了他们得到奖项时的喜悦,但是,谁能看到他们在准备比赛时付出的大量心血呢?虽然称不上是十年磨一剑,却也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们往往要牺牲自己的课余的学习和休息时间,才能比别人完成更多。尤其是临比赛的前一周,饭也来不及吃、通宵加班到一两点是常有的事:舍友们早已进入梦乡,他们还开着电脑修改论文、申报书,直到电脑没电;后来怕影响到他人休息,干脆就一直在实验室里呆到半夜,然后一队人感受着万籁俱寂走回宿舍,为此还挨了宿管好几次训斥……这些心酸,都在得到回报时,化成了喜悦的笑容。
科拓队取得的成绩,除了他们自身的努力外,指导老师杨涛也是功不可没。杨涛副教授相信这些本科生身上有巨大的潜力,便把实验室放手给他们去做,在他们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予以帮助和指点。队员的一些需求,老师也会放在心上,不出几日,一定会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正是有了指导老师的信任和帮助,科拓队如虎添翼,在科研的道路上有了坚实的后盾。另外,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也在自己的工作之余,将自己的所学悉数教给他们,也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虽然科研生活占据了他们大部分时间,但是他们依旧还是“学霸”:小组成员们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综合奖学金、青岛银行学业奖学金等等。另外他们各自在在学校辩论团、广播站和宣传部等重要部门发光发热。
不管未来前进的路上有多少艰难险阻,相信他们一定会努力克服,能够带着各自的梦想一路向前,开拓创新,因为他们是科大学子!在挑战杯的全省决赛、乃至以后的国赛中,也希望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