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团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委动态 >> 正文



校团委聚焦“六个一” 推进“我为青年做实事”
作者:柳晓阳、谢香银   审核:    来源:    编辑:     时间: 2021-04-12    点击数:

根据学校共青团系统“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安排部署,校团委立足实际、主动作为,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服务同学紧密结合,把“我为青年做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效果的重要内容,用心用情为同学办实事、办好事,切实打通服务同学“最后一公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向深处行、向实处走。

简化一个流程,一次办好有助手。原来办活动申请场地需要到五、六个职能部门签字盖章,校团委通过调研将这一情况上报学校,学校高度重视,协调整合相关部门面向全校师生推出“一次办好”申请场地流程,以后申请活动场地只需要在线上操作即可完成。为方便师生熟悉操作流程,校团委为此专门发布了场地申请流程操作指南。“一次办好”的上线,优化了办事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让师生在申请场地过程中省心、省时、省力。

打造一个阵地,场景育人有抓手。为了激发共青团新基建育人功能,加强共青团阵地建设和数字化信息化进程,方便青年同学们举办校园文化活动,校团委多方筹措资金重新规划崂山校区北区团学报告厅,配备了LED大屏、音响、灯光、空调等设备,为同学们开展团学活动提供了现代化平台,提升了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将场景驱动充分嵌入思政育人活动中。目前,崂山校区南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四方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也已经完成规划,接下来将逐一开始施工。

装上一个固定器,安全用电有帮手。为了规范宿舍安全用电,引导同学们正确使用电源和插座,化工学院团委按照先试用再铺开的思路,计划在两周内为200余间学生宿舍配备插排固定支座,目前已试装两间宿舍。插排挂起来不仅整齐更重要的是安全用电有了保障,这种插排固定器,墙上贴一半插排,轻松挂墙上。学院这一做法深受同学们喜爱。

改造一间旧教室,自习场地有后手。传媒学院重新规划场地,装修出一间办公室和一间会议室,解决广大青年学生自习难的问题。体育学院对一间会议室和室外一处场地进行修缮,专门用于学生专项复试,解决了学生考研复试的后顾之忧。法学院开放模拟法庭作为本科生日常自习场所。艺术学院为满足考研学子对自习室的需求,整合学院团学活动场地资源,将学院团学活动基地创新改造成考研自习室。马克思主义学院把旧教室改造为研究生研修室,使学生有了一个固定的学习场所。

维修一盏走廊灯,点亮楼道有把手。近期,随着天气转暖,学生活动逐渐丰富活跃起来,不少同学在学院大厅、党建活动室等场所进行舞蹈排练、看书学习。因线路硬件老化原因导致照明效果较差或无法照明,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不便。经管学院团委在了解到学生反映后,组织专人在晚间对故障电灯以画图标识的方法进行标注,并上报相关部门及时对故障电灯进行更新维修,其中修缮或更换大厅吊灯3盏、二楼2盏、三楼10盏、四楼9盏。现在经管楼内晚上灯火通明,光亮无死角,给学生们带来了方便与安全。

投放一批共享车,方便出行有推手。中德校区团委创建时间不长,校园周边基础设施还不是很完善。为了让学生的出行更方便和快捷,中德校区通过与美团、哈啰出行等相关公司进行沟通协调,目前共享电动单车已陆续投放到位,共享电动单车的到来,为解决学生出行“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下一步,校团委将紧扣建党百年时间节点,系统梳理服务青年重点工作,完善若干实事清单,解决学生成长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增进学生对学校服务工作的了解与支持,充分发挥学生会、研究生会“校-院”联动的服务体系,不断深入青年学生,问需、问计青年,把“我为青年做实事”落到实处,以优异的服务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共青团青岛科技大学委员会    青岛科技大学学生会    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会

联系地址:青岛市松岭路99号青岛科技大学  

邮政编码:266061  联系电话:0532-88959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