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青岛科技大学“破茧计划”赴北京成长赋能实践团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研学活动,分别到天安门广场升旗观礼、人民英雄纪念碑瞻仰及故宫博物院深度参访,构建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新场景。
广场观礼——国歌奏响燃豪情,晨曦国旗映丹心
凌晨1:00,怀揣着激动与崇敬之情,实践团踏上了前往天安门广场的征程。当东方泛起微光,天安门广场早已人头攒动,伴随《义勇军进行曲》庄严奏响,五星红旗在36人护旗方队护卫下冉冉升起。全体成员肃立行注目礼,齐声高唱国歌,晨光中飘扬的旗帜与青年学子的坚毅目光交相辉映,所有人都沉浸在这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每个人心中激荡,一种对国家深深的热爱和敬意油然而生。仪式结束后,团队负责人赵事通系统阐释了国旗设计历程与象征意义,从曾联松设计方案中五颗星的构图深意,到红色基底承载的革命精神,使成员深刻理解国旗作为民族精神图腾的历史厚度——它见证了国家的崛起与发展,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梦想与希望。

英雄丰碑——汉白玉上铭忠魂,浮雕深处铸英雄
上午7:00,实践团全体成员来到37.94米高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碑体正面“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字字承载着对先烈的敬仰。成员们绕碑而行,碑座上“虎门销烟”“武昌起义”等八幅汉白玉浮雕渐次展开——紧握的拳头、坚毅的眼神、前行的步伐,将近代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与解放浴血奋战的历程定格成永恒。大家放慢脚步,目光追随着浮雕细节,仿佛听见百年前的呐喊,在肃穆中完成与历史的对话。在纪念碑北侧广场上,同学们围坐开展分享交流。有人结合浮雕中“五四运动”场景,感慨青年在时代浪潮中的担当;有人谈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刻字,坦言读懂“安稳生活从非凭空而来”;还有人将此处感悟与此前参观北京化工大学的体验相联:“先烈拼出和平年代,我们更要在专业赛道奋力前行,这才是对他们的告慰。”朴实话语中,“家国”与“担当”的种子悄然扎根。

紫禁深宫——金銮殿里读春秋,琉璃瓦下溯文明
上午10:00,实践团成员在承载六百年文明记忆的紫禁城中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首站沿中轴线探访三大殿,太和殿金漆盘龙柱、中和殿单檐攒尖顶、保和殿云龙石雕,彰显“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营造智慧。三大殿不仅是皇权象征,更凝聚着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髓。在东西六宫区域,斑驳红墙与槅扇窗棂宛如历史的留声机,向实践团娓娓诉说着紫禁城里的悲欢离合,让队员们对古代宫廷生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愈发珍惜当下的自由与幸福。钟表馆内精巧的铜镀金写字人钟、珍宝馆中錾刻九龙纹的金瓯永固杯,展现中西交融的工艺巅峰,点翠凤冠的羽光流转见证中华审美精神的永恒魅力。正午时分,当队员们走出神武门回望这座宫殿群,飞檐上的脊兽仿佛在云端守望。这次故宫之行,不仅让实践团成员直观感受到中国古代建筑与工艺的非凡成就,更深刻体会到作为新时代青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中永葆生机的文化传承担当。

此次系列活动是“破茧计划”成长赋能的重要实践,通过升旗仪式的庄严洗礼、英雄纪念碑的精神感召和故宫博物院的文化熏陶,实践团成员实现了精神境界的阶梯式提升。活动不仅拓展了实践团成员的历史视野,更筑牢了他们的精神根基,强化了国家认同,深植文化自信,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探索了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