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乡村振兴、服务社会需求,促进青年成长与价值观的塑造,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幼苗·乡情·企翼”基层服务践行团走进高密市柴沟镇,用十天时间完成了三场扎根大地的“实践课”——在幼儿园播撒陪伴的种子,在乡镇院落打捞乡情的温度,在企业车间探寻发展的密码。

“幼苗”课堂:用青春陪伴浇灌童心
在柴沟镇中心幼儿园的教室里,实践队员们带着色彩斑斓的绘本、精心准备的礼物和充满创意的课程方案,开启了一段温暖的支教之旅。团队设计的"声音探险队"科学小实验,通过趣味互动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探索声音传播的奥秘;红色教育主题课上,《小萝卜头》的绘本故事娓娓道来,将爱国情怀和英雄精神悄然播撒在孩子们心田。户外活动时间,"童心悦动"抢椅子游戏让整个操场洋溢着纯真的欢笑,队员们化身贴心的大哥哥大姐姐,协助老师分发点心、照料午休。在温馨的"童心赠别"欢送会上,孩子们自信地展示着十天来的学习成果,稚嫩的表演让在场所有人动容。这段为期十天的支教活动,为60余名乡村幼儿带来了别开生面的趣味课程,孩子们灿烂的笑脸与幼儿园沉甸甸的感谢信,成为了实践团队最珍贵的收获。这场青春与童真的美丽邂逅,不仅为乡村幼儿教育注入了新鲜活力,更让青年学子们在基层服务的实践中,真切体会到了教育的真谛和奉献的价值。

“乡情”走访:用脚步丈量乡土温度
实践队员们分组深入柴沟镇柴沟村,开展暖心帮扶活动。他们为4户空巢老人送去牛奶、鸡蛋等生活物资,细致地为独居老人打扫院落、检修老旧家电,耐心陪伴失独老人话家常。在柴沟村村史馆,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深入了解这个"党员积分制"发源地的红色历史。特别令人动容的是,在退休党员干部家中,大家围坐一堂,聆听老同志讲述柴沟镇从"土路泥房"到"产业兴村"的沧桑巨变。76岁的老党员李爷爷小心翼翼地取出珍藏多年的党员纪念章,动情地说:"看到你们年轻人愿意来听、愿意来做,我们乡村发展就有奔头了!"在一句句朴实真挚的家常话里,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中,队员们不仅深刻感受到乡土社会的淳朴坚韧,更真切领悟到红色精神的时代内涵,对新时代青年与基层社会的共生共荣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企翼”探寻:用调研解锁发展密码
在山东省万垒服装科技有限公司的实地调研中,实践团队深入探寻了这家传统服装制造企业在时代变革中的转型升级之路。走进企业智能化生产车间,队员们看到全自动制造现代化生产线井然有序地运转,展现出"智造"新风貌。企业负责人介绍,通过融合高新科技,国际订单响应效率提升达30%,成功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在企业产品展厅,融合东方美学与西方剪裁的原创设计服饰系列格外引人注目,这些创新产品正通过跨境电商渠道,逐步打开国际中端市场。走访中,企业负责人反复强调:"从跨国技术合作到全面数字化转型,持续学习创新能力是我们应对全球竞争的核心优势。"这次实地考察,让实践团队真切感受到中国制造企业锐意进取、主动求变的发展活力,也见证了中国传统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转型升级之路。


在扎根基层中领悟成长的真谛
十天实践落幕,队员们的行囊里满载着收获: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老党员干部的殷切嘱托、企业传授的创新经验……从守护童心到体察民情,从见证产业升级到思考青年使命,这场实践让“幼苗·乡情·企翼”的内涵愈发清晰——“幼苗”是守护教育的责任,“乡情”是扎根基层的情怀,“企翼”是创新发展的精神。这次实践之旅,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基层不是课堂的延伸,而是成长的舞台。只有当青春真正俯下身来,才能读懂这片土地的心跳,才能让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焕发新的生命力,真正服务于乡村振兴的时代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