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活力校园

当前位置: 首页 >> 活力校园 >> 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综合篇 | 高分子学院“运河薪火”非遗振兴实践团赴聊城市东昌府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方璇   审核: 贾明明    来源: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    编辑:方璇     时间: 2025-07-31    点击数:

为深入了解大运河文化,传承“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生生不息”的运河精神,7月18日至7月20号,青岛科技大学赴聊城市东昌府区“运河薪火”非遗振兴实践团走进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光岳楼、鳌头矶、运河钞关,开展“运河故道寻踪”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碧波流淌间触摸历史脉动,见证大运河与当代发展的深度融合。

7月18日下午,实践团来到了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全中国唯一的以运河为主题的博物馆。在三楼的“历史变迁展厅”,讲解员指着墙面巨幅图表介绍道“大家看这幅京杭运河纵剖面图,聊城段恰是会通河的关键节点,元代会通河贯通后,这里才真正成为‘漕挽之咽喉’”。这段跨越千年的历史脉络,不仅体现聊城段运河作为南北交通要冲的关键地位,更揭示出“开放融通”是中华文明延续不绝的基因。

“水工科技展厅”,十余米长的纵剖面图标注着河道落差,聊城段“闸河”特色成了焦点。讲解员说道:“这段水位落差27.9米,古人靠‘梯次船闸’解决通航难题,这可是世界水利史上的创举。”团队成员不禁感叹道:“原来弯道减流、穿黄工程这些技术,都是古人应对复杂水文的智慧结晶!

最后,来到四楼“运河风情展厅”的巨幅“运河长卷”前,队员们驻足良久。巨幅“运河长卷”描绘着沿岸舟楫穿梭、市井繁华的盛景,郑家门楼、紫檀家具等文物与剪纸、面塑、美食等非遗产品相映成趣。运河博物馆以大运河为纽带,串联起了运河沿岸的文化遗产,为聊城市的文化传承,地区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

3D19B

然而,运河沿岸文化的传承仍面临许多挑战。实践团队员提议,聊城地区可以以运河博物馆展陈为纽带,推动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融合,开发出系列文创产品,借助网络媒体宣传,销售,让古老民俗“活”在当下,促进家乡经济发展。

离开大运河博物馆,实践队前往有“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之誉的光岳楼。青砖黛瓦、飞檐翘角的它,不仅是建筑,更是运河文化传承的鲜活载体。队员们仰观其磅礴,感受六百年传承的建筑技艺与精神风骨;登楼远眺,满眼皆是文化传承的印记;触摸墙砖,似与运河文脉共振,瞬间懂了“千里运河第一楼”的分量——它是运河文化具象的寄托与延续根基。光岳楼作为聊城古城的核心地标,是文旅融合的关键节点。为了更好地宣传以光岳楼为核心的运河文化,实践队员提出:可以在楼内增设沉浸式体验区,活化历史场景,通过全息投影还原明清时期商人聚首、文人题诗的场景,让游客直观感受“运河商埠”的热闹氛围。或者拓展夜游经济,设计灯光秀展现光岳楼历史变迁,联动周边古街打造“夜泊古城”项目,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夜间消费占比。

15C64F

7月20日上午,实践队来到鳌头矶。这座明代建筑群立于运河与卫河交汇处,如巨鳌探水,“独占鳌头”气势尽显。观音阁与钟楼、望河楼相映,风铃轻响,既是运河建筑文化传承的见证,也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航运枢纽。曾经,作为南北货物中转核心,它带动周边商贸繁荣,深刻影响当地经济脉络。队员们观阁内古画,遥想昔日舟楫往来盛景,体会到其承载的运河商贸记忆及对经济发展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将鳌头矶的运河文化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队员谢珂提出:可以打造航运文化体验馆,复原货运场景;开发古运河商贸航线,串联景点带产业;举办运河商贸文化节,以文化活动促消费,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增收双赢。

9D1BA

实践队的最后一站来到临清运河钞关。“关税文化展厅”里,《临清关商税则例》木刻列着征税细目,明代税票“课银若干”字样清晰。这些文物是运河关税文化传承的鲜活载体,见证了当年运河商贸的繁盛,而这份文化传承至今,仍在为当地发展注入动力。它所承载的运河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和研究者,带动了周边文旅产业发展,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队员们凝视文物,从发亮的木刻字迹、税票的温度中,深切感受到这份文化传承的价值与经济效益的紧密关联。团队一致认为可以通过设立“运河关税研究实验室”,深化运河文化的传承;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广“运河税银”研学课程,拓宽收益渠道。在发扬运河文化的过程中不断促进临清当地的经济发展。

18801D

活动感悟“以前只知道运河是‘黄金水道’,今天才明白,它更是文化血脉。”实践队队长李伟晗总结时感慨,“从水工技艺到民俗非遗,每一项都是需要守护的宝藏。”队员们认为,这次探访让“运河文化”从书本概念变成了可触可感的存在,既守护着文明根脉,又为现实发展提供养分。用科技让历史“说话”,将文化与经济结合,而这互促共进,而我们年轻人更应该做运河故事的传播者,让这些智慧文化与风情在新时代延续。


共青团青岛科技大学委员会    青岛科技大学学生会    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会

联系地址:青岛市松岭路99号青岛科技大学  

邮政编码:266061  联系电话:0532-88959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