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活力校园

当前位置: 首页 >> 活力校园 >> 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中德工程学院“筑梦山海”志愿服务队赴烟台市开发区开展实践活动
作者:李硕   审核: 曲绍瑜    来源: 中德工程学院    编辑:李硕     时间: 2025-08-05    点击数:

清晨七点的烟台八角湾国际会展中心,暑气已悄悄弥漫开来。青岛科技大学的孙语涵正蹲在签到台前,用软布细细擦拭电子屏上的指纹,阳光透过玻璃幕墙落在她沾着汗珠的额头上;不远处的长桌旁,郁嵫尧和伙伴们正麻利地分拣会议手册,指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声响,500份资料按分会场序号码得整整齐齐;而在负一层闷热的卸货区,车林扯着嗓子指挥叉车转运茶歇物资,工装后背早已洇出深色汗迹 —— 这支12人的青岛科技大学生志愿团队,在2025纳米材料与器件创新发展大会开幕前一小时,准时完成了所有会前准备。


青春力量,这样融入盛会

"接到招募通知时,我们抱着试试的心态报名,没想到真能参与这么高规格的国际会议。" 团队负责人包芸通说。青岛科技大学每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活动,当他打探到今年将有与志愿服务及所学专业相匹配的活动机会时,一边主动联系会议组织方,大方推介自己的志愿团队,一方面组织同学提前3天接受会务培训,从签到系统操作到应急流程演练,逐项打磨专业技能。

大会期间,团队成员们分设注册签到、会场支持、后勤保障三个小组,形成环环相扣的服务链条。注册台的成员每天提前两小时到岗,调试设备、整理胸卡,三天高效完成1200人次注册;会场组的成员穿梭在14个分会场之间,及时整理会场、调整投影,保障72场报告零差错进行;后勤组的成员则细心管理着47件托管行李,从登记标签到分区存放,每一个环节都透着严谨。

面对盛夏高温,大家集思广益想出不少巧办法:外场引导员实行 "30分钟轮岗制",既保证服务不断档,又避免长时间暴晒;午餐时段采用 "AB 岗轮换",12个人分两批吃饭,确保每个岗位始终有人值守;还专门成立应急小队,由志愿者薛奇彦带队,随时响应设备故障等突发情况,最快15秒就能赶到现场处理。

小事见担当,岗位即课堂

7月29日中午,三层自助餐厅迎来首个用餐高峰,西侧取餐区很快排起长队。负责协调的石宇轩发现队伍移动缓慢,立刻启动预案:一边引导工作人员打开备用取餐台,一边笑着指引大家 "这边景观位更舒服,还不用排队",几句话就分流了近半数人流,原本拥堵的餐厅很快恢复有序。

行李寄存处的刘子乐则总结出 "三核对" 工作法:登记时核对证件与标签信息,存放时按区域分类并标注位置,领取时再次核对标签编号与证件,三天下来 47 件行李无一错领、无一损伤。"有位教授领行李时说,你们比酒店还细心,当时特别有成就感。" 刘子乐笑着说。

最让人难忘的是29日晚的会场改造任务。需要在90分钟内将500人的报告厅改造成晚宴场地,刘天仡带着伙伴们拆解流程:先撤桌签,再重组座椅,接着铺桌布、摆餐具,最后调试灯光和动线,六个环节像齿轮一样精准咬合。当最后一盏餐灯调试完毕,比预定时间提前了 20 分钟,大家瘫坐在地上,看着眼前焕然一新的宴会厅,再累也觉得值了。

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藏着最生动的成长课。志愿者张紫凝连续两年参与服务,去年还在为听懂 "生物降解材料" 等专业术语犯愁,今年已经能熟练操作智能会务系统。"以前觉得科技创新离我们很远,现在发现做好签到引导、设备调试这些小事,也是在为科研交流搭梯子。" 她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青春勋章,炽热成长

7月30日下午四点半,当最后一位嘉宾带着微笑离开会场,同学们终于卸下紧绷的神经。大家收拾物资时,才发现每个人的工装都印着汗渍,大会《执行手册》的边角被磨得卷了边,张紫凝的运动鞋更是磨出了个小洞 —— 这些带着温度的细节,都是这个夏天最珍贵的纪念。

"这些年轻人用专业和热情,为国际学术交流搭起了温暖的桥梁。" 大会总指挥在总结会上特别提到,不少参会嘉宾专门留言表扬志愿者:"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国青年的担当。"

返程路上,大家翻看手机里的照片:有清晨七点的会场灯光,有午餐时分享的半个西瓜,有工作间隙拍的八角湾晚霞,还有教授们竖着大拇指的合影。"原来认真做好一件小事,也能产生这么大的价值。" 李慧妍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这场特殊的暑期社会实践动火,让同学们在服务中读懂了专业的分量,在奉献中体会了担当的意义,展露出青科人橡胶品格。那些流过的汗水、应急下的处理、收获的认可,都成了青春里最闪亮的勋章,印证着那句老话: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共青团青岛科技大学委员会    青岛科技大学学生会    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会

联系地址:青岛市松岭路99号青岛科技大学  

邮政编码:266061  联系电话:0532-88959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