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下旬青岛科技大学“探齐·筑爱先锋行”实践团邀请“橡尚夏韵,潍梦童行”志愿团以关爱为纽带赴临淄区金山镇开展齐文化传承中的关爱实践活动。团队带着大龄心智障碍儿童走进齐文化博物馆与中国陶瓷琉璃馆,在讲解中触摸齐文化脉络;随后体验漆扇创作,以色彩为桥传递温暖;最后探访中国足球博物馆,于蹴鞠文化中感悟齐地智慧。
齐风藏馆 文脉永续
7月18日,我们带着星梦园星创园的“大孩子”,走进临淄齐文化博物馆。面对青铜器、陶器,我们用“古代做饭的罐子”“像你画的小花”这样的话讲解。孩子们从对文物陌生、怯生生拉着我们衣角,到主动指展柜要听更多故事,眼里好奇渐浓,手心也越来越暖,从“不认识”变成舍不得松手的依赖。文物虽不会说话,但我们把齐文化故事讲成他们能懂的语言,让文物里的温暖与智慧跨越时空。手牵手传递的陪伴与爱,本就是最动人的“文化”。

瓷琉载道 齐巧传薪
7月20日,我们走进淄博中国陶瓷琉璃馆。这座顶尖陶瓷琉璃专题博物馆,藏着齐文化的“物质密码”。 探寻间,陶瓷与琉璃的演进如长卷铺展,齐文化基因始终流淌。青釉莲花尊藏着齐国“因俗简礼”的务实;战国琉璃珠显齐地智慧,珠子随齐商远播,是“通商工之业”的开放写照。

淄博“江北瓷都”“琉璃之乡”的美誉,植根齐文化沃土。齐国重“工巧”“器以载道”,让陶瓷藏创新、琉璃映包容。成员们读懂:齐文化是工匠火候与器物巧思,是“兴工商、重技艺”传统的延续。
漆韵绘心 齐美流芳
当漆扇邂逅“星”光——一场治愈的创作之旅7月21日,星创园里,心智障碍的孩子们与我们围坐桌前,开启漆扇创作。他们小心滴下颜料,让斑斓在扇面流淌——每一抹色彩,都是独特的感知与不被定义的美好。看漆扇上的手绘字样,“顺遂”“喜乐”是对生活的期许,手把手写下的名字成了漆扇上的绚丽纹理。创作中没有催促,只有陪伴与接纳。这些漆扇是成长印记,更是包容与爱的见证。愿更多人看见他们的光芒,让每个生命都因被尊重而绽放本真光彩。

鞠源齐地 球脉绵延
7月22日上午,队员们走进淄博临淄区蹴鞠博物馆——这座世界首座专业足球博物馆,藏着齐文化最鲜活的运动基因。蹴鞠能从这里起源并兴盛,本就是齐文化的馈赠:齐国强盛的军事根基,让这项兼具力量与技巧的运动成为军中训练方式;“通商工之业”的务实精神,又推动它从军营走向市井,成了全民热爱的活动。踏入一楼大厅,历代蹴鞠串联成的“岁月长河”扑面而来,从早期的简易鞠壳到后来的彩绣鞠,每件都印着齐地智慧。最动人的是制鞠体验:在指导下穿针引线、填充棉絮时,指尖触到布料的瞬间,忽然懂了齐人“重工巧”的深意——就像当年齐国工匠不断改进工艺,我们手中的针线也在延续这份“务实创新”的精神。当自己缝制的蹴鞠成型时,大家真切感受到:齐文化从不是遥远的故事,它藏在蹴鞠的纹路里,也在我们动手传承的温度中。淄博的实践仍在继续,传承齐文化的热忱没有冷却,关爱孩子们的行动更没有停歇。博物馆里的齐风讲解还在回响,漆扇上的色彩会继续晕染,蹴鞠里的齐地智慧将不断探寻;而牵着孩子们的手、陪他们感受世界的温暖,也始终在路上。齐文化的传承不止,心底的关爱不停,每一步都是新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