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7月23日,青岛科技大学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名森带领“东阿阿胶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社会实践队赴聊城,开展“追寻红色记忆,传承抗战精神”主题实践活动。队伍先后走进聊城革命烈士陵园、范筑先纪念馆和东昌府区博物馆,通过参观与交流,深入了解革命历史,感悟爱国精神。
烈士陵园忆忠魂,擦拭墓碑寄哀思
在聊城革命烈士陵园,松柏环绕、墓碑林立,实践队成员在刘名森的带领下,怀着崇敬之情擦拭墓碑,缅怀先烈。在展厅中,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历史实物呈现出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场景。从赵建民骑车寻找党组织,到115师战士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从丁士等烈士英勇事迹,到抗美援朝中的青春牺牲,丰富的展陈让队员们深切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厚重与革命先烈的无畏精神。

刘名森在一旁不时点头,在队员们参观间隙强调:"每一位烈士都是一座丰碑,他们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我们追寻红色记忆,就是要把这份家国情怀融入青春血脉,在新时代担当起青年的责任。"
筑先馆里学精神,抗战史诗励人心
离开烈士陵园,实践队来到聊城范筑先纪念馆。院内由邓小平同志题写的纪念碑庄严肃穆,台阶与立柱象征着范筑先创建的抗日武装力量。队员们向范筑先雕像鞠躬致敬,展厅中浮雕、遗物、题字展示出其一生的抗战事迹与家国情怀。范筑先曾任多地县长,抗战爆发后坚守阵地、两拒南撤,组织多支抗日力量,最终在聊城保卫战中壮烈殉国。他长子的英勇牺牲和其亲笔回信也展现了舍家报国的坚定信念。

博物馆中览古今,红色基因续新篇
在东昌府区博物馆,实践队了解了聊城的历史沿革与文化底蕴。展厅内展出的文物与史料,反映了黄河与运河交汇地的历史积淀,也让队员们对这片红色土地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参观结束后,刘名森指出,红色文化不仅存在于史料中,更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青年学生要以此次实践为契机,学习英雄事迹,传承红色基因,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国家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此次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走访、聆听讲解、互动交流,实践队成员对聊城红色历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更深刻地体会到抗日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活动更激励“智行者”们以实际行动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勇担青春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