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外国语学院迎来了来自五湖四海的2025级新同学。为确保2025级新生顺利入学,学院团委以“为青年做实事”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挺膺担当、主动奉献、暖心相助”的主题,组织学院百余名师生,开展了一系列有实效和有温度的迎新服务活动。从报到引导到宿舍安顿,从答疑解惑到资源对接,青年团员志愿者全程参与、精准服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真正让新同学感受到团组织的关怀和外国语学院大家庭的温暖,为他们顺利开启大学新生活注入了青春正能量。
“小语滴”志愿者暖心相伴,传递外院温度
学院团委高度重视迎新志愿服务工作,提前启动“小语滴”迎新志愿者招募与培训计划,最终遴选出50余名政治素质强、服务意识好的团员青年组成迎新服务队。志愿者们分批次投入迎新一线,在校门、报到处、宿舍楼等多个节点提供全流程引导与服务。他们身着“小语滴”志愿服务服装,耐心解答疑问、协助搬运行李、发放入学物资,并精心设计制作了带有外院特色的欢迎展板和宿舍门贴,营造出亲切、活泼的集体氛围。不少志愿者还主动结对,帮助新生熟悉校园动线、分享学习经验和使用校园设施的小技巧,真正将服务做到细微处、落到心坎上。“小语滴”志愿者们用真诚与行动彰显了外院青年的担当,也成为迎新日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名师学长引领,助力青春启航
为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节奏,学院团委在迎新现场专门设置“学长学姐帮帮团”志愿服务点,来自各专业的高年级优秀学生党员、团员骨干和奖学金获得者,围绕学业规划、社团参与、时间管理等新生关切的问题提供一对一咨询和经验分享。同时,学院团委联合英语、俄语、德语教研室开展“青年成长面对面”微访谈活动,邀请系主任、青年教师为新生介绍外语学习方法和专业前景,并就同学们关心的辅修、竞赛、国际交流等问题进行互动答疑,帮助大家从入学起就树立清晰的目标。许多新生在交流后表示,更加坚定了专业信心,也对大学生活多了几分期待。此次活动不仅是朋辈教育和师生联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学院团委推进“我为同学做实事”的生动实践,切实发挥了团组织在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中的桥梁作用。

校企联动拓展视野,助力青年成长
学院团委积极拓展社会资源,推出“职业初体验”青年讲座,为企业与新生搭建早期交流平台。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外语类专业在国际航空服务、跨境商务等领域的就业优势和发展路径,强调语言能力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核心竞争力,并鼓励同学们尽早进行职业规划、积极参与实习实践。在互动环节,新生们踊跃提问,企业代表一一给予细致解答,现场气氛热烈。本次活动作为学院团委“我为同学做实事”项目之一,不仅帮助新生开阔眼界、了解行业,也进一步推动了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的前端衔接,体现出共青团服务青年全面发展、助力成长成才的大局意识与实效担当。

家校协同,共育青年未来
学院团委组织2025级新生家长课堂,主动向家长介绍学院团学工作的总体布局、品牌项目及服务资源,重点解读实践育人第二课堂制度、志愿服务项目、“小语滴”团队和各类竞赛实践活动,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在校成长的支持体系。此次活动不仅有效缓解了家长的担忧,也进一步凝聚了家校协同育人的共识,为后续开展思想引领、实践教育和成长服务打下了良好基础。

平安出行,青年志愿者在行动
针对新生普遍对城市交通不熟悉的情况,学院团委联合青岛地铁运营二中心团委,共同开展“平安地铁,青春同行”交通安全宣讲活动。“小语滴”志愿者协助布置会场、引导人流,地铁工作人员为新生及家长详细讲解公共交通乘坐流程、安全注意事项和应急措施,并通过多种形式强化大家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少新生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学会了如何乘坐地铁,还掌握了紧急情况下的应对办法,对他们尽快适应本地生活帮助很大。此次活动是学院团委聚焦青年实际需求、延伸服务触角的一次有效尝试,体现了团组织务实细致、主动作为的工作作风,赢得了新生和家长的广泛好评。

爱心传递,温暖相伴
迎新之际,学院团委向外国语学院2025级新生赠送健康防护物资,包括蒸汽眼罩、防护口罩和防护手套等,并在报到日当天将这份暖心的“健康礼包”送至每一位新同学手中。志愿者们贴心提醒大家注意季节变换期的个人防护和用眼健康,小小的礼物承载着深深的关怀,很多新生表示感受到来自学院的温暖,增强了归属感和获得感。这次活动不仅给予了新生温暖,更传递了互助友爱的青春正能量,展现出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凝聚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本次迎新工作中,外国语学院团委紧紧围绕服务青年职能,优化志愿服务体系,发挥“小语滴”志愿服务团的模范作用,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在奉献中挺膺担当、主动作为。今后,学院团委将继续深化“我为同学做实事”实践内涵,团结带领广大外院青年共同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