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活力校园

当前位置: 首页 >> 活力校园 >> 正文



经管学院顺利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郝家玮   审核: 牛宝卫    来源: 经管学院团委    编辑:赵杰     时间: 2025-09-12    点击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提升综合素养,2025年7月至8月,经管学院组织80支实践团队(含省级重点团队3支团中央专项团队1支715名师生分赴全国28个省份,围绕乡村振兴调研、基层治理观察、文化遗产保护、精神谱系传承等主题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覆盖乡村基层、社区、学校等场所86个,获地方政府、合作单位高度评价,相关事迹被中国网、大众网、地方政务媒体累计报道119篇次。

深耕田野大地,助力乡村振兴

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多支实践团队深入全国多个乡村地区,以实际行动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春雨助残互动关爱团聚焦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深现代价值,与旅游产业相结合,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椹果飘香,津韵悠长”乡村振兴促进团锚定农产品电商发展框架与生态循环农业经营模式等关键点,实地调研掌握农村产业运营现状,形成专业提质增效建议,有效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帮助农户实现增收助力乡村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踏寻红色井冈助力老区发展

青岛科技大学“井冈山革命老区生态振兴”实践团深入井冈山的乡村、景区及文化旧址等开展为期十天的专项实践。团队成员通过座谈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系统梳理当地红色资源分布情况与生态保护现状,重点探索红色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的融合路径。同时,团队记录老区生态振兴的探索与成效,分析发展瓶颈与挑战,形成具有针对性的生态振兴专项调研报告,井冈山地区进一步统筹红色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思路,助力革命老区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聚焦基层治理,践行青年担当

聚焦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实践团队深入社区、街道开展志愿服务与社会观察,以专业知识和志愿服务助力社区发展与民生改善。童乐营”实践团、“情暖桑榆”敬老服务先锋队、“微光聚力”服务先锋队等重点关注“银发族”与“新生代”群体,开展生活帮扶、心理疏导、文化陪伴等志愿服务经管学子还积极参加“青鸟计划”政务实践,走进基层政务岗位,参与政策宣传、民情调研、便民服务等工作,在实践中熟悉基层治理流程,将专业理论与政务实践相结合,为社区治理优化贡献青年智慧用实际行动践行青年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赓续文化血脉,传承文明薪火

立足文化自信,“青云有志,沈土寻英”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寻韵红迹,青春铸魂”红色精神宣讲调研团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经管学院多支实践队伍奔赴各地红色教育基地,拍摄微视频,开展宣讲课,扩大红色精神影响力。此外,“青禾护旗”爱国主义实践团、“红高粱”红色基因实践团等多支队伍走进红色纪念馆,为游客提供专业的导览服务,详细介绍先烈的英勇事迹与革命精神。这些活动不仅让更多人了解红色历史,更引导人们从革命先烈的奋斗历程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推动红色精神在新时代得到传承与发扬。

凝练实践成果,续写青春华章

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经管学院构建“理论学习+实地实践+成果转化”的育人闭环,实践中形成的多项成果成功转化为服务地方发展的实际举措:农村电商提质增效建议被当地合作社采纳应用,基层治理建议为社区规划提供重要参考。这些成果的转化不仅体现实践活动的实际价值,更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广大青年在服务社会中提升专业能力,在奉献他人中强化责任担当真正实现“实践出真知,青春献祖国”的育人目标。

下一步,经管学院将以此次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校地协同”实践育人机制,打造“品牌化、项目化、长效化”的社会实践体系,引导更多青年学生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在实践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


共青团青岛科技大学委员会    青岛科技大学学生会    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会

联系地址:青岛市松岭路99号青岛科技大学  

邮政编码:266061  联系电话:0532-88959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