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活力校园

当前位置: 首页 >> 活力校园 >> 正文



信息学院:打造“四融四促”实践模式,构建“e+文化”育人格局
作者:   审核: 严增兴    来源: 学工办/团委    编辑:马天晨     时间: 2025-09-20    点击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信息学院紧紧围绕“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主题,将社会实践作为深化“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抓手,于2025年暑期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立足学院“信息e+”品牌建设,打造“四融四促”实践模式,形成全员参与、沉浸感悟、服务社会、自我成长的“e+文化”格局。

一、融入仪式教育,涵养青年学生家国情怀

学院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为重要契机,将庄严的仪式教育巧妙融入实践课堂,引领青年学生满怀敬意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战纪念场馆和革命老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青科红旗漫,泉城烽火传”实践团奔赴济南历下区,先后参观解放阁、五三惨案纪念馆、济南战役纪念馆和山东博物馆,“沉浸式”深刻感悟历史;“智暖银龄,红忆崂山”志愿服务团前往青岛崂山区,走访慰问老兵,认真聆听革命故事,重温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记忆;“数忆烽火征程,云续红色根脉”实践团在青岛崂山区,通过线上展馆浏览、线下宣讲等创新形式,传承红色精神,感悟革命历史。

二、融入品牌建设,锻炼青年学生实践能力

学院精准锚定学科特色,以信息“e”文化为鲜明的学科符号,通过系统化的精心设计、项目化的有力推进、品牌化的悉心培育,全力打造实践育人的优质品牌,形成了具有浓厚学科底色的品牌矩阵。学院着力打造“e心课堂”志愿服务品牌,以提高科学素养为目标,前往社区开展课程服务。“科韵流芳,智愿同行”志愿服务队在威海文登区北山社区开展了精彩纷呈的“魔法实验室—趣味化学之旅”趣味科普活动,将高校实验室“搬”到大众眼前,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助力他们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茁壮成长,充满激情地追逐梦想。青衿志愿服务协会前往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社区、淄博市临淄区第七中学开展AI课堂,引导学生认识AI、了解AI、使用AI,培养社区居民和学生了解科技前沿,提高科学素养。

三、融入基层服务,以进阶式设计促进青年学生服务社会本领提升

学院立足“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教育”建设,围绕“红色故事宣讲”“成长故事分享”“匠人课堂”等特色项目,组织学生前往中小学校、社区基层,深入挖掘当地红色资源与本土文化,构建起“大手拉小手”贯通式实践课堂。学院团队在济南市、滨州市、青岛市、淄博市、威海市、泰安市等多地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深入当地中小学、社区,围绕“红色基因代代传”主题,组织不同学段学生共同学习当地革命历史,将红色养分转化为思政小课堂,以革命历史故事涵养中小学生家国情怀。学院“圆梦青科 心系母校”专项实践团深入山东省各高级中学,分享青科学子成长故事,用个人经历激发中学生学习动力,明确人生目标。


四、融入职业教育,以链条式培育促进青年学生科技强国精神构筑

学院聚焦链条式职业规划教育,利用暑期实践契机,引导广大学生前往海尔集团、浪潮青岛科创中心、北京千锋教育等企业和济南市莱芜区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济南市市中区科技街社区、东阿县青年志愿者协会、聊城市东昌府区自然资源规划局等政务单位,深入实践调研,以切身服务数字中国与基层治理现代化。学院 “锋起未来” 实践队走进北京千锋教育,围绕技术体验、项目实操、行业分享、交流研讨四大核心环节,直观感受前沿技术,在项目实操中分组协作攻克难题,实现课堂理论向实战能力转化。“青鸟”学子在“职工送温暖”、安全宣讲、课业辅导、文件整理与数据统计等政务岗位上服务人民,锤炼技能,实现从“理论学习”到“社会锻炼”的跨越,用青春汗水浇灌职业梦想,以专业所学回应时代需求。

下一步,信息学院将持续深化“行走的思政课堂”建设,构建“实践-成长-反哺”育人闭环,引导青年学生以信仰为炬、以服务为帆,深耕实践沃土,与时代使命同频,与强国之梦共振,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以专业能力赋能基层治理,在服务国家战略和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绽放青春光芒。


共青团青岛科技大学委员会    青岛科技大学学生会    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会

联系地址:青岛市松岭路99号青岛科技大学  

邮政编码:266061  联系电话:0532-88959028